液壓支架是用來控制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的結構物。采面礦壓以外載的形式作用在液壓支架上。在采面圍巖和液壓支架相互作用的力學系統中,若液壓支架的頂板作用與各支承件合力在液壓支架上的外載合力正好同一直線,則該液壓支架對此采面圍巖十分適應。1954年英國裝備了一個液壓支架工作面,當時以英國和聯邦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主要發展結構簡單的支撐式支架,分別為垛式和節式支架。
直至70年代之前,支撐式支架一直 是世界上主要的架型,但這種支架穩定性和抗水平載荷能力差,只能用于中厚以下的緩傾斜煤層,支架損壞率高,而且擋矸封閉性差,無法適應中等穩定以下的頂板。從60年代起,蘇聯、匈牙利和法國等先后研制了掩護式支架。由于這種支架穩定性和掩護擋矸性都較好,調高范圍大,所以逐漸發展推廣,早期大多為短頂梁插底式的支掩掩護式支架,雖可適應松軟頂板條件,但支撐能力低,工作空間小,配套復雜,生產能力低。70年代中期,聯邦德國引進并研制了掩護式和支 撐掩護式支架,并創造了帶平衡千斤頂的支頂掩護式 支架,在架型和結構上都取得重大突破,使這種支架不僅具備傳統掩護支架的基本優點,同時大大提高了支撐能力,加大了工作空間和配套能力,而且支架的結構和操作都比較簡單。支撐掩護式支架則吸收了支撐式和掩護式支架的基本特點,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從70年代末以后,支撐式支架逐漸被掩護式和支撐掩護式支架淘汰。中國自60年代起就開始研制液壓支架,70年代相繼研制成功了各種主要架型,80年代獲得大量推廣 應用。至90年代初,中國煤礦液壓支架工作面的煤炭 總產量已達到1.5億t/a左右。
從80年代中期起,以美國和澳大利亞為代表,液壓支架主要向可靠、快速和自動控制方向發展, 以滿足高采煤的要求,為此大力發展和推廣電液自動控制技術,改善供液系統,提高支架的支撐能力和可靠性,簡化結構和操作。其它一些國家又根據不同的生產地質條件發展相適應的優化合理的架型,包括各種特種液壓支架,提高液壓支架的使用性能,擴大適用范圍。